在台灣環島鐵路網中,除了幹線鐵路之外,還有許許多多遍布全台各地的產業用鐵道。例如曾經興盛一時的糖業鐵路,就是其一。

在這眾多的產業中,讓台灣的農工業有十足進展的水利工程,也是其一。例如嘉南大圳,讓台灣的農業有了良好的灌溉系統,使台灣的水田產量大大增加。而日治時代相當重要的日月潭工程,則是讓台灣的發電系統,有了明顯的提升。這兩項水利工程,可以說是戰後其他產業的基礎。

同樣的,這兩項水利工程,在日治時代興建時,為了運送原料之故,也興築了許多的"工事鐵道"。嘉南大圳鐵道稱為"曾文溪線",而日月潭的工事鐵道,則稱為"門牌潭線"。只是這兩條鐵路並沒有留存到現在,到了工程完工後,就逐步拆除了。

而本篇介紹的門牌潭線,其實可以說是集集線鐵道的延伸,集集線最早的作用,就是為了運送日月潭工程用的材料。集集線從彰化的二水鋪設到車埕站之後,其實並沒有結束。從集集線終點後方的堅固水泥橋梁,說明了車埕站並非是鐵路的真正終點。


Photobucket
001 集集線鐵路的終點,但卻是整個日月潭工程鐵道的起點。

Photobucket
002 終點前的堅固橋梁,說明此地並非鐵道的真正終點。

而其實從地名來看,也可看出端倪。車埕舊名為"外車埕",那麼依照常理判斷,一定有個"內車埕"。內車埕就是日月潭工程鐵道的終點--門牌潭。

 日治時代設置了台灣電力株式會社,也就是台電的前身。為了開發日月潭地區的水力發電,便進行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。希望利用日月潭與其西方的門牌潭,以其地勢的落差,達到水力發電的效果。但由於日月潭本身無水源,所以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在施作工程時,也興建了許多的水壩與引水隧道。例如著名的武界引水隧道,就是在這時候建造的。而在日月潭工程進行時,台電株式會社也鋪設了一條50哩的非電氣化工事鐵道,這其實也包含了門牌潭線的前身。

 其實日月潭工程並非一直都很順利,1914年與1923年,分別受到了一次大戰與關東大地震的影響,使得工程必須停擺。終於在歷經多次延宕後,1931年,日月潭第一發電所完成。而由於台灣用電量持續暴增,所以1935年,又再度開工興建第二發電所。這兩座發電所,在當時提供了台灣相當大量的發電量,真可謂是勞苦功高。戰後這兩座發電所,在蔣介石與宋美齡夫婦巡視時,賜名為"大觀"與"鉅工",著名的水里二坪枝仔冰,就是鉅工電廠宿舍的產品。

Photobucket
003 大觀電廠,是探訪日月潭工程的重點。

Photobucket
004 大觀電廠,那幾根長長的水管,就是日月潭最早的發電系統。
 
 目前大觀電廠為了推展觀光化,只消登記姓名,就可進入參觀,但是時間僅限於早上8點到下午4點。

Photobucket
005 鉅工電廠,日月潭第二發電所。

Photobucket
006 鉅工電廠宿舍區。

Photobucket
007 著名的二坪枝仔冰,就是鉅工電廠宿舍的福利社之產品。

 由於日月潭工程相當浩大,所以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於1919年興建一條從二水到外車埕及門牌潭(內車埕)的鐵道,以運送工程材料,在這條鐵路未完工前,曾以糖鐵二水線暫代。這條與官鐵同軌距的鐵道,其實就是集集線的前身,集集線在1922年完工後,糖鐵二水線也改為不定期營業線。這條路線從二水站分歧而出,抵達外車埕。而另一條專用線門牌潭線,也可視為集集線的延伸--從外車埕到門牌潭,全長1.7哩。全程有四座隧道,沿著水里溪而上,抵達終點門牌潭。而與其他路線的連接,其實是以索道、纜車等綿延在山間。現在在日月潭搭纜車時,可以遙想當年那壯觀的場景。
 
 在發電廠完工後,門牌潭線拆除,改設一般道路,就是現在的131縣道前身。直到1980年代,政府又加碼興建了明潭與明湖發電廠,131縣道改線西移,高漲的湖水淹沒了昔日的舊線。也讓門牌潭線的1號及2號隧道消失。

Photobucket
008 門牌潭線1號隧道舊址,目前變身為明潭發電廠入口。

 而3號隧道與4號隧道則是保存良好,3號隧道就是著名景點--大觀古隧道。由於曾做為公路之用,所以保存很好,在其東口,還可看到以前單線時代的管制行車號誌燈。這條隧道全長200公尺,目前由日月潭國家風景管理處管理。

在第一次探查門牌潭線的時候,由於時間已經超過4點,所以電廠人員報我從另一端去拍大觀古隧道,也讓我發現了一些懷念的事物。

Photobucket
009 131縣道上的第一個隧道,前年我到埔里訪友時,朋友本想帶我去水里,結果碰到下雨,我們就是在這裡避雨的。

Photobucket
010 一座橋,要前往大觀古隧道,得從此橋另一側橋頭,一條小叉路而下。

Photobucket
011 終於被我找到大觀古隧道了。這是其西口。

 後來在131縣道改建時,似乎在這座隧道旁邊另闢新線,讓131縣道變成雙線。但當然在明潭明湖電廠興建後,本隧道就此廢棄。

Photobucket
012 走進去一看,本隧道雖不長,但彎彎的,所以還挺暗的。

Photobucket
013 真的很暗......

Photobucket
014 從隧道裡往外看。

 因為裡面真的很暗,所以我就沒有走下去,而是繞道,往另一側看。

Photobucket
015 3號隧道東口,可清楚看到那座號誌燈還存在著。

Photobucket
016 往裡面看,一樣很暗......

Photobucket
017 牆上可以看到很像是閘門的痕跡。

Photobucket
018 在東口旁的一條不明道路。

 過了3號隧道,門牌潭線經過現在的電廠後門,跨越水里溪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座鐵橋在鐵路拆除後,直接改為一般道路之用,所以今天完完全全可以看出鐵橋的樣貌--四孔的上承式鋼板橋。但第一次探查時,由於時間已過,所以無法拍攝,此處將擺上第二次探查時所拍的照片。

Photobucket
019 大觀電廠後門,第一次來時已是鎖上了。

Photobucket
020 第二次前往時,後門是開的,可以近距離觀賞這座舊鐵橋。

Photobucket
021 舊鐵橋,還可以清楚看到鐵橋樣貌。

Photobucket
022 舊鐵橋與3號隧道。

 過了鐵橋,門牌潭線進入了電廠廠區,位於電廠內的4號隧道如今尚在使用中,不時有各式車輛穿越。此隧道並不長,但是裡面有一個避車洞。4號隧道的東側,也是有一座單線管制的號誌燈,現在仍在服役中。出了東口,左側的大岩壁狀似墓碑--這就是舊地名,墓碑潭的由來。後來因為不雅而改稱門牌潭。

Photobucket
023 4號隧道西口。

Photobucket
024 4號隧道。

Photobucket
025 隧道內,沒跑火車後改跑汽車。

 由上圖可看到,這座隧道的建築樣式為上半部為紅磚,下半部為水泥磚--這些都是同一個時代的產物。

Photobucket
026 4號隧道東口。

Photobucket
027 4號隧道東口旁有個用途不明的小洞。

Photobucket
028 4號隧道東口的管制燈。

Photobucket
029 這就是"門牌潭"的地名由來。這塊石壁像不像墓碑啊?

 在上圖中,可看到右上角有一座用途不明的小橋,推測是131縣道改線前的行經之處。

 過了這座隧道,就到了終點--門牌潭。舊名為"內車埕",意思就是"停車場"。終點的廣大空地,雖然鐵路廢除已久,但仍具有調車場的神韻。

Photobucket
030 門牌潭線終點的空地,仍有調車場的神韻。

Photobucket
031 站在高處拍,門牌潭線的終點就在中間那幾棵樹的所在。

 終點旁的幾根大水管,就是日月潭第一發電所的所在。這裡雖然只是日月潭發電系統的一小段,但卻是整個台灣電力發展史上重要的一個里程碑。如今第一發電所仍在服役中,躲過了太平洋戰爭末期的美軍轟炸,仍然是1934年的建築物,相當耐用。

Photobucket
032 日月潭第一發電所,躲過了太平洋戰爭末期美軍的轟炸,仍是1934年的建築物。

Photobucket
033 大觀電廠的抽蓄水管。

 總之,走一趟日月潭纜車之旅的同時,在這麼新穎的建設底下,別忘了發思古之幽情,想像一下日本人篳路藍縷的開發日月潭水力發電,才讓今天台灣的經濟有了發展的基礎。走一趟門牌潭線,就能體會到當年工程的浩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誰在一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